药品基础知识及合理用药科普知识
作者:小编 | 发布时间: 2024-11-26 | 次浏览
自去年底,疫情放开之后,第一波感染新冠的患者中,有不少人为了减轻症状和康复,重复吃药,以至于吃药吃出病的案例,屡见不鲜。世界卫生组织(WHO)有一句忠告:“很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更多的无知”,所以,掌握合理用药的知识与基本原则,更好地抗击疾病,提高生活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平日里,我们经常也会听到有这样的一句话,是药“三分毒”,鉴以这种情况,我们有必要学习并掌握有关药品的基础知识,以帮助我们,日常更加合理的用药,做到对症治疗,规避重复给药、规避滥用药等等情况。
药品包括有:中药饮片、中药材、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药品具有有预防疾病和治疗诊断人的疾病,还能有针对性的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合格的药品中说明书上,有明确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还标明有规定的用法和用量。
药物具有两重性,不仅具有治疗疾病作用,如果使用不当时,还易产生不良反应。所以,要慎重并合理用药。
是指不需要凭医生的处方,根据自己的症状,就可以自行到药店或商超购买,按说明书使用即可,安全性比较高。非处方药又分为甲类和乙类,红色标识的为甲类,绿色标识为的乙类不良反应较少。
药物都有一定的有效期,在药品包装上都会明确的显示有效期的时间,药品的有效期是指的药品,在储存条件下能够保证药品质量合格的期限。药品有效期格式:有效期至××年××月,药品有效期的表示有不同的方法,所标的日期也不相同,例药品生产日期是2003年2月3日,有效期3年,则效期应标为:“有效期至:2006年1月,如果有效期超过1后就视认为过期药。目前我国各药品生产企业有效期日期采用的标注方法都是“有效期至”。
是指合格药品按储存要求情况下进行储存,且质量保证,在对症用药下,且按正常给药方或正常剂量使用,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的、和意料之外的反应或给机体带来不适的,就叫不良反应。只有合理用药,就能避免或使其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补益药:日常中的补气补血补肾壮阳等药物,一般情况下,宜空腹或饭前服用,如胃肠道不太好的的人,可以选择饭后1-2小时再服用,这样一般就较少被食物影响,能更好的被人体吸收,产生更好的效果。
驱回虫药:对于2岁以上儿童或成人,治疗蛔虫病或蛲虫病时,服用时,最好是空腹有利于发挥驱虫药效,一般宜早晨空腹时或晚上睡觉前服用,一次服用2片(0.4g)为一疗程,因蛔虫病容易反复感染,建议2周后,再服用一次2片。最好服用的季节宜每年春天约2-4月份和秋季,此时多为蛔虫排卵季节9月份左右。
降压药:最好在每天固定的时间服药,建议多在早晨06-09的时间前服降压药,这样,能当天更好的控制血压趋于平稳。固定时间,起到更好治疗效果。如无医嘱特殊要求,降压药一般不建议晚上服用。
降糖药:目前市场上的降糖药物种类很多,降糖药物的不同,而使得服用方法、时间均有所不同。一般多为早晨空腹服用降糖药或(如: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等)。还有就是需饭前30分钟前服用,另一种是一口饭同服的降糖药,还需要嚼服。
另外,胰岛素种类不同,注射时间也不同。所以每个人用的药物不同,服用时间和注意事项也不同,要仔细询问医生。
补钙药:对于为了防止骨质疏松或缺钙的人群,需要补钙的,建议在临睡前服用补钙药才得正好的充分吸收发挥作用,因为人体的血钙水平在午夜至清晨最低。
一般情况下,我们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
最后建议大家,不要随便吃药或给药,也不要重复吃药,一定要对症治疗,在专业的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用药。杜绝滥用药物浪费社会卫生资源。
参考文献:1.《药事管理与法规》第八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组织编写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19年12月1日(第二次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