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ort(中国体育):主题报告从医院市场洞悉临床用药趋势
作者:小编 | 发布时间: 2024-08-04 | 次浏览
8月13日,在由由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指导,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世界临床药物》主办的
在过去的20年里,众多医药政策密集出台,围绕加速新药审评审批、关键技术研究突破、知识产权保护、鼓励首仿药开发、质量再评价、市场准入加速、流通采购支付制度改革等方面,推动医药产业加速重构,促进产业创新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根据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数据统计,2021年我国公立医院、零售药店、基层医疗机构三大终端规模为17175亿元,其中公立医院市场占比达63.5%。
在各治疗大类药品市场中,分化则较为明显,其中,生物药发展迅猛,自2018-2021年增速持续保持在10%左右,远高于化学药和中成药增速,生物药的市场规模及占比均呈现逐年攀升趋势。
从国产与进口药品量价博弈角度分析,我国整体市场以国产药品为主,但近6年销售额占比逐年下降。与此同时,在国家药监局加速新药审评审批、接受境外临床试验数据以及集采推动专利悬崖等因素的影响下,外企新品种加速进入中国,近年来,进口药品上市申请和获批上市数量均大幅提高。
按照创新药和仿制药进行区分,创新药院内外规模占比均略有增加,2021年样本医院销售额占比较2017年上升5%,样本药店的销售额占比较2019年上升1%;2017-2021年我国创新药医院市场规模增势显著,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2.7%,占比也呈快速上升态势,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创新药进入市场,另一方面得益于医保覆盖率的增加促进院端市场更多地使用创新药。
随着我国医药产业逐渐步入创新收获期,新药获批上市数量持续增长,创新药进入医保速度加快。以2019年医保谈判创新药院端销售量为例,完成谈判的创新药在2020年销量增加37.4%,较2019年谈判前高出近20%;近五年来,医保创新药医院市场规模占比明显增加。
近年来,TOP 20创新药品种所占创新药整体市场份额呈下降趋势,其中2021年为90.8%,较2017年下降近10%;随着未来更多新产品上市,TOP 20创新药市场的集中度将进一步降低,品种间市场份额差距也将逐渐缩小。
通过分析抗肿瘤药及免疫调节剂细分市场,可以发现,自2018年起,创新药中抗肿瘤药及免疫调节剂的销售额就遥遥领先于其他治疗领域;从研发管线年我国在研创新药中,抗肿瘤药及免疫调节剂占据半壁江山,预示该领域未来市场地位依然稳固。
反观仿制药领域,自2019年起,多批国家组织集中带量采购落地叠加新冠疫情影响,导致仿制药市场规模逐步缩减,2021年我国仿制药规模为9069亿元,近两年下滑趋势明显。
集采通过“以量换价”的形式,挤掉了药品流通环节中虚高的价格水分,帮助药品回归“线批集采涉及的仿制药为例,2021年在医院和药店的销售额均有下跌,相较于2020年分别下滑10%和1.8%。
如需获取更多数据洞察信息或公众号内容合作,请联系医药地理小助手微信号:pharmadl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