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ort(中国体育):妇科论文现男性病例引争议《中国医药指南》致歉并解聘涉事编辑
作者:小编 | 发布时间: 2025-05-11 | 次浏览
2025 年 5 月,多篇发表于《中国医药指南》的妇科领域论文因出现 “男性患者病例” 引发学术诚信争议。其中,一篇题为《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的情绪和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的论文明确记载 “对照组男 27 例、女 13 例,观察组男 28 例、女 12 例”,将子宫肌瘤这一女性专属疾病纳入男性患者,招致广泛质疑。
据澎湃新闻披露,除子宫肌瘤论文外,该期刊发表的宫颈癌、高危产妇等研究中亦出现男性病例记录。例如,某篇探讨宫颈癌诊疗的文献中,竟将部分研究对象标注为男性,严重违背医学常识。此类明显错误被网友指出后,迅速引发对期刊审稿机制的质疑。
5 月 6 日,《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社在官网发布《关于学术不端的声明》,承认个别文章存在学术不端问题。经核查,问题源于审稿流程漏洞及编辑责任意识缺失,已对涉事编辑作出解聘处理。声明同时公布四项整改措施:
此前一日(5 月 5 日),论文作者所属单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也发布通报,确认涉事护士霍某某存在学术不端行为,依规给予记过处分、降级处理,取消其五年内晋级晋升资格。医院强调对学术不端 “零容忍”,将严格落实科研诚信管理。
此次事件暴露出部分医学期刊在稿件审核中的严重失职 —— 子宫肌瘤、宫颈癌等妇科疾病的病理特征具有明确性别指向,此类低级错误本应在初审阶段即被筛除。有业内人士指出,问题背后可能存在数据造假、样本虚构等学术不端行为,而非单纯笔误。
随着《中国医药指南》启动系统性整改,业内呼吁建立更严格的医学论文伦理审查机制,尤其针对性别特异性疾病研究,需在数据录入、审核环节设置强制性校验规则。此次风波亦为科研工作者敲响警钟:坚守学术诚信底线,才是对医学严谨性的根本捍卫。
截至发稿,涉事论文已被期刊标记为 “存疑待撤稿”,相关调查仍在进一步开展。这起罕见的 “男性妇科病例” 事件,或将成为推动医学学术出版规范化的重要警示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