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奋力谱写医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新春第一会
作者:小编 | 发布时间: 2025-02-11 | 次浏览
“承载着新一年的期许,开启了接续奋斗的新程。我们加满油、充足电,锚定目标、整装出发,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把广东高质量发展之路走得更有奔头、更有劲头。”在乙巳蛇年首个工作日,广东召开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释放了再造一个新广东、再创让世界刮目相看新奇迹的鲜明信号,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各大医院纷纷在新春伊始已经聚焦医院的关键发展方向,谋局开篇,扬帆起航。
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性变量。大会要求,全省要向“实”聚焦,从产业需求凝练科学问题,研发更多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同时,要向“转”发力,及时推出需求侧政策,助力完成技术走向市场的“临门一脚”,跨越科技成果到产业化的“未知前夜”。
如何从临床出发驱动科研创新?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的三级甲等脑科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党委书记宁玉萍表示,医院将聚焦科技创新,围绕重大脑疾病前沿科学问题,力争产出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形成一批可落地、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技术,为华南地区乃至全国的脑科学研究和脑重大疾病防治提供有力支持。以立足大湾区、引领华南、辐射东南亚为理念,推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能力的不断提升。
“南方医院将加速卫生健康数字化转型。”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孙剑介绍,医院近年来积极探索将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到临床造福人民健康。现已完成全国首份千万量级的真实世界数据的疾病诊治现状报告,建成国际领先的专科高通量、大样本医疗数据平台,建立区域创伤救治“大数据”与一体化联动预警系统、中南地区创伤数据库等。未来医院将继续以人工智能(AI)赋能医学影像等医教研创新平台,共创产教学研用融合新生态。
广东药科大学党委常委、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林伟成表示,科技创新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医、教、研一体化发展是培养创新医学人才的强大支撑。广药大附一院将紧紧依托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以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中心建设契机,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与医疗服务、教学科研深度融合,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全力打造医疗健康高地与医学教育高地。
林伟成还指出,医院将依托广东药科大学的科研优势和医院的临床资源,共同探索生物医药领域的前沿技术,推动更多优质医药产品创新研发与成果转化,与更多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大会提到,人工智能正在掀起产业变革,机器人时代逐步照进现实。广东兼具机电技术和数智技术两大优势,要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大领域下大决心、集中发力,构筑高技术、高成长、大体量的产业新支柱。希望广大有远见、有抱负的投资者、创业者积极参与进来,共同奔赴破土而出的产业盛宴,共同迎接人机共生的智能世界。
AI(人工智能)医生助手、“刷脸”就医、智能应急指挥……作为全国首家智慧医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将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创新建设主动健康医院,深度拥抱人工智能技术。该院党委书记田军章表示,将建立健康管理、糖胖病逆转等主动健康学科体系,为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探索更多新路径、新经验;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抓手,围绕科技强国战略,服务大湾区发展战略,“医疗集团、主动健康、健康产品”三驾马车并驾齐驱,朝着建设广东省一流的智慧型、创新型、研究型高水平医院目标阔步前进。
发展人工智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院长于林说,通过打造智慧中医医院,围绕智慧药房、智慧就医、智慧信息、智慧管理、智慧医疗五大场景,努力实现“五位一体”的全栈式“未来智慧医疗”服务新模式,用科技赋能医疗,智慧引领高效,多措并举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未来发展提供了一条光明的发展大道。”中山眼科中心主任、医院院长林浩添表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刻影响了医疗行业的未来发展,是赢得发展战略主动的关键。
林浩添说:“2025年是中山大学新百年,是中山眼科中心建院60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眼科中心将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依托全省医学人工智能领域技术优势和产业特色,发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自然指数全球第一的引领优势和眼病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平台作用,聚焦致盲眼病和近视防控研究,整合医院、学校、企业等各方力量,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广东打造成医学人工智能技术设备研发转化应用及生产输出的示范中心,形成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医学产业体系。”
医药成果转化是医学创新链条当中的重要一环。近日,在广东省第二届优秀医药成果发布暨转化签约大会上发布了第二批40项优秀医药成果,其中12项优秀成果与企业达成合作转化意向并现场签约,涵盖医药研发、临床诊疗、公共卫生等多个领域,充分展示了广东省在医药科技创新方面的强大实力和丰硕成果。
“珠江医院5项科技成果获评广东省第二届优秀医药成果。”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院长郭洪波表示,自2019年以来,医院积极布局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逐步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探索建立“珠江30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制度。近年来,医院充分发挥研究型医院的科研与临床结合的优势,扎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在神经医学、检验医学、肝胆外科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全年签约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5项,转化金额超2000万元;设立生物医药成果转化基地及生物医药概念验证中心。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将以广州国家实验室500床的临床试验基地——扩建工程为契机,全力以赴加快推进临床研究中心建设,为生物医药研发提供临床研究支持,驱动更多研究成果落地生根,助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该院党委书记曾杨滨说。
林伟成表示,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将依托广东药科大学的科研优势和医院的临床资源,共同探索生物医药领域的前沿技术,推动更多优质医药产品创新研发与成果转化,与更多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院长于林表示:“医院将积极响应号召,紧跟高质量发展步伐,进一步发挥中西医协同优势,以新质生产力引领中医药振兴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中医药健康服务。”
他介绍,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将结合医院实际,不断推进智能化转型,创新科研成果转化。聚焦中医药产业创新融合。医院大力推进在科学研究、健康保健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启动了陈皮功能性酵素和陈皮养生药膳汤等食字号类产品转化工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诊疗的“增量”。
接下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也将聚焦发展生物医药新质生产力,与科技、工信、药监、医保等部门携手,以医工结合、医药融合、医金合作为抓手,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加大对优秀医药成果转化的支持,健全成果转化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合力助推高价值创新医药产品的研发、上市与应用,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科技策源地。
现代化中医院如何以科技创新建设智慧医院,以新质生产力助力中医药传承创新?广东的中医院给出答案。
九十多年来,蹄疾步稳,一路向阳。广东省中医院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创新的历史。广东省中医院打造了一支中医铁军,引领着全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成就了“南粤杏林第一家”的美名。广东省中医院党委书记史俏蓉表示,作为全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中医医院,省中医院以建设国家医学中心为核心引擎,构建高水平临床高地、科研高地、人才高地,为广东省及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中医药现代化动能。作为广东省唯一的国家医学中心建设项目,医院整合“医、教、研、产、政”资源,加快推进中西医融合创新发展;重点推进横琴实验室、中医证候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等高端创新平台建设,打造国家级中医药高端科技支撑平台和“医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中医药传承创新高地。加快推进数智医院建设,探索中医数智化诊疗服务,建设具有行业引领价值的互联网医院新范式,打造AI+中医药应用示范高地。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中流击水,勇进者胜。中医院要扛起振兴中医药事业的历史重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邝卫红表示,医院将坚持向“新”而行,以“质”致远,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聚力建设智慧中医院,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争为中医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与广东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医院将着力构建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搭建高水平科研平台,聚焦重大疑难疾病和中医优势疾病,开展中医药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转化应用研究;依托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广东省工程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科研平台,加强中医药临床研究与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借助AI技术深度赋能医院信息化建设,从门急诊就诊流程,到住院全流程闭环,全方位优化患者就医流程,切实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陈冠林表示,面对新要求新赛道,广中医三院将持续向“实”聚焦,驾驭好“管理、服务、技术”三驾马车,大力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卒中、胸痛、创伤”三大中心服务能力,发挥中医骨伤专科优势,推动医疗、教育、科研和人才四位一体协同高质量发展。医院将更积极主动拥抱科技创新这一推动医院发展的核心动力,着力探索AI阅片、数字骨科、智能导诊、智慧中药房等,通过人工智能赋能智慧医院建设,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持续筑牢锻造中医药新质生产力,为广东高质量发展和中医药现代化助力赋能。
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到,人工智能正在掀起产业变革,机器人时代逐步照进现实。广东兼具机电技术和数智技术两大优势,要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大领域下大决心、集中发力,构筑高技术、高成长、大体量的产业新支柱。希望广大有远见、有抱负的投资者、创业者积极参与进来,共同奔赴破土而出的产业盛宴,共同迎接人机共生的智能世界。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作为高水平医院,以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为指引,面向人民健康重大需求,深度参与‘百千万工程’,为高质量发展筑牢健康根基。”孙剑表示,“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担当,南方医院将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高质量发展的部署,努力为建设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示范省作出更大的‘南医贡献’。”
南方医院还将打造医疗高地推进疑难诊疗能力提升。孙剑说,作为集聚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等国家级平台的高水平医院,南方医院积极推动更多尖端诊疗技术早日落地造福人民群众。2025年医院将以广州肾脏病医学中心竣工为契机,进一步梳理疑难病诊疗链条,发展与医保、医药融合的DIP临床路径,建设“早诊早治+精准微创+精细综治”的疑难危重症一体化诊疗平台。
以“人才”之桨,扬“科技创新”之帆。新的一年,珠江医院将以人才和技术为核心,全面优化学科整体布局,深入实施人才提质工程,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同时,医院还将狠抓专科能力提升,完善专病中心运转机制,进一步提速医疗新技术发展,深入推进重症、中医、康复、疼痛、营养等一体化建设。
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院长陈莉莉指出,医院将紧扣人才强院战略,积蓄发展势能。选贤任能,赏信罚明,抓好干部队伍建设,保障代有传人。分层次、分类别设置人才项目,构筑“全覆盖、全过程、全链条”的人才自主培育体系,培育跨院区创新团队,以“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积蓄发展势能。
“作为医疗卫生工作者,2025年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的部署令我倍感振奋。”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院长戎利民表示,将积极响应省委号召,医院将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提升高层次创新型医学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推进高水平对外交流合作和产学研深度融合,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快建设三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以“三城四院”服务大湾区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中山三院的贡献。
戎利民说:“我们身处新时代、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站在中山大学百年征程新起点上,医院将继续以肝病、脑病、免疫性疾病三大学科群为引领,干细胞、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纳米医学、长寿中心四大平台为支撑,以智慧信息为赋能,以专病中心建设为抓手,以‘最具特色、最具智慧、最具人文、最具情怀、最具活力’的医院新文化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曾杨滨表示,医院将坚持大力传承和弘扬以广医人精神和南山精神为核心要素的广医大学精神,积极构建医教研协同发展新格局。以高水平专科建设为抓手,深度挖掘并彰显康复医学科、泌尿外科等专科突出优势,整合多学科优质资源,提升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诊疗能力。同时,充分发挥广州医科大学“双一流”的引领作用,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勇担使命、全面深化改革,全力开创人民满意的“双一流”建设大学附属医院新局面,助力建设健康广州,为再造新广州扛起五院担当。
农历新春首个工作日,广东省以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主题擂响高质量发展战鼓。在这场全局性战略部署中,“百千万工程”作为关键支点,为激活县域经济、拓展产业新空间注入新动能。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积极落实“百千万工程”决策,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粤西纵深辐射,助力信宜市人民医院成功晋级三甲,探索医疗协同发展赋能区域经济的新范式。
据悉,中山六院致力于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自2023年2月与信宜市人民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合作关系以来(加挂中山六院粤西医院),粤西医院于2024年12月成功晋级“三甲”,入选广东医改十大创新典型案例,建强“百千万工程”示范点。
进入2025年,曙光满路,重任在肩。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院长吴小剑表示,“一院三区”高质量发展格局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珠吉院区首桩正式开钻,知识城院区即将正式启用。医院即将开启“一院三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医院将继续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奋斗,进一步全力打造消化体系学科等优势学科品牌,以国家、省临床重点专科带动培育一批新的一流学科;借力生物岛平台建设加速向研究型学科转变;聚力“三大建设”,人才培育与科学研究共生良性内循环。在诊疗技术突破、区域平台打造、医学成果应用中创新“中六模式”,推动广东医疗高质量发展继续领跑全国。
南方医院将推动“百千万工程”赋能强基提质。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医院已经将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自然医学杂志等国际顶尖期刊发布的原创成果应用到病毒性肝炎早防早治行动,将侯凡凡院士团队全球首创的居家腹膜透析模式在广州等多个社区推广应用,积极探索产业化路径。高水平医院区域联动帮扶的云浮市人民医院,其病例组合指数(CMI值)已提升至全省综合三级医院第29位;“组团式”帮扶的化州人民医院牵头化州医共体,县域综合服务能力已提升至全省第二。南方医院将持续推进上述项目提质增效,并着力构建“输出医疗新技术、培养医护新生力量、探索健康服务新动能、探索诊疗新模式、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五新”新型专科联盟辐射至更多基层单位。促进专科能力提升,助力“百千万工程”。
目前,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处于从精品医院向现代大型公立专科医院转型的关键时期,全院正向建设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奋进。“深入学习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深感责任重大。”陈莉莉院长也表示,当前“一院三区”发展大格局呼之欲出:预计到今年6月,越秀院区成功拓展,天河院区正式启用,南沙院区稳步推进,每个院区医教研全面发展且各有侧重,三区协同,打造发展引擎。我们要坚持不懈推动“一院三区”蓝图落地落实落细,充分发挥委省共建国家口腔区域医疗中心在华南地区的领军作用,向建设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奋进,在高质量发展中彰显光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