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HD背后的真相:脑电图异常如何影响智力与认知
作者:小编 | 发布时间: 2025-01-09 | 次浏览
如果您也为孩子ADHD、学习问题、情绪问题等而忧虑,可以添加老师微信 dabaibao0 咨询。
今天的文章,根据南京医科大学吴迪博士发表在《实用临床医药杂志》上的论文整理。
ADHD 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在中国的发病率约为 6.1%。这些孩子常常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这使得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诸多挑战。就像小宇(化名),他在课堂上总是坐不住,小动作不断,眼睛也总是东张西望,老师讲的内容他经常听不进去,作业也错误百出。在家里,他也很难安静地完成作业,一会儿摆弄文具,一会儿又跑去看电视。小宇的这些表现,让他的父母十分担忧,也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
脑电图作为一种常用的脑功能评估手段,就像是大脑活动的 “晴雨表”,能够持续监测大脑的电活动变化。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 ADHD 患儿和健康儿童进行了脑电图检查,结果发现了明显的差异。ADHD 组患儿的脑电图出现了 α 波形不齐、β 节律增多、θ 波增多、δ 波增多以及癫痫样放电发生率增高等情况,脑电图总异常率高达 48.24%,而对照组儿童的脑电图异常率仅为 4.88%。这表明 ADHD 患儿的大脑电活动存在异常,就好像大脑里的 “电路” 出现了紊乱。那这些异常意味着什么呢?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正常儿童大脑中的 θ 波会逐渐被 α 波替代,而 ADHD 患儿 θ 波和 δ 波的增多,提示他们的大脑发育延迟或进入了抑制状态。这就好比大脑的 “发育时钟” 走得慢了一些,影响了大脑的正常功能。
智力水平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它包括语言能力、操作能力等多个方面。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采用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 - WISC)对孩子们的智力水平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ADHD 组患儿的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及总智商(FIQ)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这说明 ADHD 患儿在语言表达、逻辑推理、视觉组织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小宇,他在回答问题时常常词不达意,数学作业中的几何图形题也总是做错,这都是智力水平受到影响的表现。那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 ADHD 患儿的多种临床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等,会干扰他们智力潜能的发展和应用。而且在进行智力检测时,他们也很难集中注意力,从而导致检测得分降低。
认知功能是人类大脑接受外界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高级心理功能,它就像是大脑的 “指挥中心”,指挥着我们的学习、记忆、思考等活动。研究人员使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估了孩子们的认知功能,发现 ADHD 组患儿的完成分类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而错误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和持续性应答数却高于对照组儿童。这表明 ADHD 患儿的额叶执行功能受到了损害,他们在分类维持、信息提取等方面存在困难。比如说,在玩分类游戏时,健康孩子能够很快根据颜色、形状等规则进行分类,而 ADHD 患儿会频繁出错,难以理解和遵循规则。这会导致他们在学习新知识、解决问题时遇到障碍,进一步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通过进一步的分析,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重要的关系:ADHD 患儿的智力水平、认知功能与脑电图异常概率呈负相关。这意味着脑电图异常越明显,患儿的智力水平和认知功能越差。就好像大脑的电活动紊乱影响了智力和认知功能的正常发展,而智力和认知功能的受损又反过来反映在脑电图的异常上。这种复杂的关系告诉我们,ADHD 不仅仅是行为上的问题,它还涉及到大脑的生理和心理多个层面的变化。对于像小宇这样的 ADHD 患儿来说,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他在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这么多困难。他的大脑电活动异常可能影响了他的智力发展和认知功能,导致他在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讲,作业也难以完成。
了解了 ADHD 患儿脑电图、智力水平和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我们该如何帮助这些孩子呢?首先,家长和老师要提高对 ADHD 的认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如果发现孩子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等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进行评估。早期干预对于 ADHD 患儿至关重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帮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提高注意力,改善症状。同时,家长和老师也要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ADHD 患儿脑电图、智力水平和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但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帮助这些孩子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症状,发挥出他们的潜力。让我们共同关注 ADHD 患儿,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一个更加友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