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体育:读书笔记丨胸部肿瘤之NUT中线癌重要临床研究阶段汇总
作者:小编 | 发布时间: 2024-12-21 | 次浏览
1999年,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成立,中国自此有了真正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指导原则。那时,我国肺癌学者紧跟国外潮流,按国际的临床标准做临床试验。大多临床研究都由国外学者设计方案,当时的中国只能照本宣科。在这10年当中我们和外国人学习临床试验怎么做,临床试验方案是外国学者定的,我们只是执行,只是在贡献患者,没有线年,振奋人心的IPASS研究发表,这是中国肺癌学者的姓名首次登上了权威N Engl J Med。届时,我国在自身基础上参与国际大型研究设计。在肺癌领域的临床试验中,中国很多学者开始担任研究的领头人和研究委员会成员,我们参加了方案的讨论,最终的试验方案也根据我们的意见做了一些修订,包括对照组的化疗剂量等方面。虽然我们很少有机会做领头人,但是我们有话语权,可以对试验方案提出我们的意见。
在越来越多的研究中我们开始担任领头人。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得益于前20年我们临床医生对临床研究的理解积累、贡献和影响;第二个也是得益于中国创新药企业的发展,中国药厂做的药,临床研究中肯定会有中国人做领头人。
中国胸部肿瘤临床试验转化研究长三角模式探索(2019-2059)四部曲。
踏歌而行-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十年发展历程(2007-2017)发布会:2017年第七届中国肿瘤学临床试验发展论坛
2023年第十三届中国肿瘤学临床试验发展论坛重要历史事件——ECLUNG成立(2019)成立于领潮儿阶段初期。
中国胸部肿瘤临床试验转化研究长三角模式探索长三角肺癌临床试验方面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回顾历史我们发现中国临床肿瘤领域三大前辈(孙燕,廖美琳,管忠震)中,廖美琳教授是唯一一位专注肺癌的资深大咖,1970年在国内成立首个肺癌化疗专业病房,2004年作为主要研究者代表中国大陆肺癌学界参与首项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INTEREST研究),2003年开始举办首届上海国际肺癌论坛,2012年开始举办首届中瑞国际肺癌论坛,并持续至今,影响力深远。陆舜教授在肺癌临床试验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中国首个、世界第二的肺癌第三代EGFR靶向药物阿美替尼获批上市,这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EGFR靶向药,打破了晚期肺癌治疗耐药后只能依赖一种进口药的困境;中国自主研发的创新1.1类新药赛沃替尼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可用于治疗MET14号外显子跳跃突变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作为在全球范围内的首次获批,赛沃替尼不仅填补了中国此类靶向药的空白,还有望成为首个代表中国走向世界的肺癌靶向创新药物;吡咯替尼是首个由中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HER2受体抑制剂,在临床研究中疗效远超同类产品。陆舜教授和宋正波教授领衔的吡咯替尼临床研究在国际上首次证实HER2扩增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疗效显著,为扩展吡咯替尼在HER2扩增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适应症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基于以上重大成果陆舜教授荣获2021年第十五届“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
为了响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推动肺癌规范化诊治及创新研究,2019年12月底,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等40余家来自江、浙、沪、赣、皖地区的医疗机构,共同成立“长三角肺癌协作组”。成立协作组的目的,是通过设计、开展肺癌研究领域的多中心临床试验及转化研究,特殊病例多中心会诊等,为肺癌临床实践提供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促进长三角地区肺癌的诊疗、转化研究的创新性及前沿性,提高东部地区肺癌的诊治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长三角肺癌青年博士研究团队(长三角肺癌新生代)把中国胸部肿瘤临床试验转化研究长三角模式探索作为奋斗的事业,迎难而上作为中国胸部肿瘤临床试验转化研究长三角模式探索的方向标,长三角肺癌新生代结合时代背景特征在未来四十年时间(2019-2059)选择迎难而上,勇于向各种艰难困苦挑战和亮剑。
罕见肿瘤单病种发病率低,造成临床上认知困难,无论诊断和治疗均缺少经验积累,也难以开展。长三角肺癌新生代亦在罕见肿瘤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研究经验和历史积累,并在2014年-2019年期间,根据最新WHO肿瘤组织学分类,建立一套完善的临床肿瘤组织样本数据库(105513例)体系,先后完成本地区10年间(2008-2018)各大肿瘤流行病学数据分析,研究成果先后在CSCO,CSMO,CSP上以口头发言或壁报交流形式公布数据。
近年来,各国陆续成立了相关的NUT中线癌专委会,美国创建了国际NUT中线癌登记处(NMC Registry),以记录NUT中线癌患者的临床、遗传、病理特征和结果,涵盖了1993年至今诊断的患者。同样,在IASLC罕见肿瘤委员会的支持和帮助下,长三角肺癌协作组(Yangtze River Delta Lung Cancer Cooperation Group(East China LUng caNcer Group)专家委员会NUT中线日正式成立,以收纳全球各地的NUT中线癌患者,期望为患者提供最合适的治疗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在IASLC罕见肿瘤委员会的支持和帮助下,于2023年开始筹建,2024年成立,拥有112家成员单位,致力于发挥中国特色NUT中线癌的的各项研究(涵盖发病机制探索、病理诊断方法探索、治疗方案探索和耐药机制探索)。其中,成立之初建立的数据库为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回顾性数据库录入了2000-2024年的NUT中线癌数据,为进一步加深对NUT中线癌的研究,前瞻性数据库于2024年底建成上线,内容涵盖人体各大器官(肺,胰腺,骨,鼻腔,腮腺,神经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软组织等)。目前启动中国首个实体瘤NUT中线癌真实世界研究。为与世界NUT中线癌研究接轨,ChARN协作组基于回顾性和前瞻性数据库所发布中国NUT中线癌临床诊治状况,以期与相应高校或研究所研发探索发病机制,相应诊断类企业研发探索诊断特异性标志物,相应药企开展新药临床前开发及临床研究,从而相应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并于2025年发布国际首部《实体瘤NUT中线癌临床诊疗国际专家共识》(英文版)。
第一版 NUT中线版实体瘤NUT中线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第二届中国胸部少见肿瘤研讨会,2025)
历届中国胸部少见肿瘤研讨会汇总首届中国胸部少见肿瘤研讨会(2024.3.23)湖北武汉第二届中国胸部少见肿瘤研讨会(2025)贵州贵阳第三届中国胸部少见肿瘤研讨会(2026)江西南昌NUT中线癌
Midline carcinoma of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 with NUT rearrangement(2004)
Clinical response of carcinomas harboring the BRD4-NUT oncoprotein to the targeted bromodomain inhibitor OTX015/MK-8628(2016)
Phase Ib trial with birabresib, a small-molecule inhibitor of bromodomain and extraterminal proteins, in patients with selected advanced solid tumors(2018)
An anatomical site and genetic-based prognostic model for patients with nuclear protein in testis (NUT) midline carcinoma: analysis of 124 patients(2019)
Phase 1 study of molibresib(GSK525762), a bromodomain and extra-terminal domain protein inhibitor, in NUT carcinoma and other solid tumors(2020)
First-in-human phase 1 open label study of the BET inhibitor ODM-207 in patients with selected solid tumours(2020)
A phase 1 study of RO6870810, a novel bromodomain and extra-terminal protein inhibitor, in patients with NUT carcinoma, other solid tumours, or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2021)
Initial chemotherapy for locally advanced and metastatic NUT carcinoma(2024)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央视曝光夺命保鲜膜:有害物质会杀精致癌,小心害了家人健康
德甲-拜仁5-1莱比锡先赛7分领跑 拜仁3人传射建功2024年完美收官
德甲-拜仁5-1莱比锡先赛7分领跑 拜仁3人传射建功2024年完美收官
动点变换有关的二次函数中考线年高考题,解方程n³-125=0,别以为是送分题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