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最新发布:中国年轻人中肥胖相关癌症发病率显著上升
作者:小编 | 发布时间: 2024-11-15 | 次浏览
近日,《细胞》(Cell)杂志子刊Med(影响因子12.8)发表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北京市糖尿病研究所杨金奎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在中国,肥胖相关癌症的发病率正在年轻人中迅速上升。这项研究分析了2007~ 2021年间,覆盖1414万人的癌症登记数据,是中国首个大规模的自然人群肥胖相关癌症的流行病学研究。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是该团队的刘畅副教授和杨金奎教授的应届毕业博士生袁颖超。
目前肥胖的流行对儿童和年轻人产生了重大影响。肥胖已被公认为至少12种癌症的致病因素,这些癌症包括结直肠癌、肝癌、胆囊癌、胰腺癌、乳腺癌、子宫癌、卵巢癌、肾癌、甲状腺癌、多发性骨髓瘤、胃贲门癌和食管腺癌。研究表明,肥胖不仅对中老年人的健康造成影响,对年轻一代的健康威胁也日益凸显。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问题正在加剧,尤其是在年轻人中,”杨金奎教授说,“如果我们不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肥胖流行病,那么肥胖相关癌症的发病率将不可避免地继续上升。”
研究发现,65 342例恶性肿瘤病例中,48.47%与肥胖相关。12种与肥胖密切相关的癌症,包括结直肠癌、乳腺癌、甲状腺癌、肾癌和子宫癌等,在中国的发病率每年增加3.6%,这一趋势在25~29岁的年轻人中尤为明显,年均发病率上升超过15%。而相比之下,60~64岁人群的年均发病率上升仅为1.55%。不仅如此,研究还发现,与1962~1966年出生的人相比,1997~2001年出生的人罹患肥胖相关癌症的可能性高出25倍。而与肥胖无关的癌症(如肺癌、膀胱癌)发病率保持稳定甚至略有下降。研究人员警告说,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未来十年中国肥胖相关癌症的发病率可能会翻倍。
研究表明,中国年轻人群中的肥胖率不断上升,与西方化的生活方式的普及密切相关,如肉类和酒精消费的增加。2019年,中国成年人中有34%超重,16%肥胖。更令人担忧的是,中国儿童和青少年中超重和肥胖率的增长速度甚至超过了美国。
之前曾有研究表明,肥胖将很快超过吸烟,成为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尽管目前中国癌症患者中导致死亡事件最多的仍是肺癌,但结直肠癌、乳腺癌、甲状腺癌等与肥胖相关的癌症发病率已经进入了迅速上升的阶段。研究团队预测,如果不采取积极的公共卫生措施,中国与肥胖相关的癌症发病率预计将在未来十年翻一番,尤其是 50 岁以下的人群。
最后,杨教授强调,虽然近年来中国在提高公众对肥胖危害的认识方面做出了不少努力,但这些措施并未取得预期效果。他呼吁采取更加积极的策略,比如通过药物治疗和食品热量标签等方式来控制肥胖问题。
教授、一级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学科带头人,北京市糖尿病研究所首任所长,北京市糖尿病防治办公室主任,北京市糖尿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系主任。
2019年入选“北京学者”,2020年入选“北京市战略科学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重点开展代谢性疾病新药靶点发现与新药研发;糖尿病发病机理与胰岛功能基础研究;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