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体育:收藏临床试验治疗终点指标
作者:小编 | 发布时间: 2024-11-05 | 次浏览
当用免疫疗法治疗实体瘤时,有时会观察到非常规反应模式,这无法用通用标准评估。
是用于评估与药物动力学参数、药效学测定、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等药物作用有关的效应变量。临床终点及其分析计划应在设计方案中预先特别指明。
评价药物其他作用,是一个与主要目的相关的支持性指标或与次要目的相关的指标。
从随机化开始到因各种原因导致病人死亡之间的时间,且是按意向治疗人群(ITT)计算。对于死亡之前就已经失访的受试者,通常将最后一次随访时间计算为死亡时间。
缺点:可能需要大型长期临床研究、易受交叉治疗、后续治疗和非癌症死亡的影响。
从随机分组开始至出现肿瘤客观进展或死亡之间的时间。肿瘤进展的定义应在试验方案中详细描述。
优点:所需病例少且时间短、反映了肿瘤的生长、包含对疾病稳定期的测定、不受交叉治疗和后续治疗的影响、通常基于客观定量评估。
缺点:非精确定量、评价存在偏倚、需频繁进行影像学和其他评估、包含各治疗组之间评估的时间平衡、通常没有足够的数据证明PFS和OS的相关性。
从随机分组开始到出现肿瘤复发或由任何原因引起死亡之间的时间。最常用于根治性手术或放疗后的辅助治疗的研究。目前已成为乳腺癌辅助性激素治疗、结肠癌辅助治疗、以及乳腺癌的辅助性细胞毒治疗的主要审批基础。
肿瘤体积缩小达到预先规定值并能维持最低时限要求的患者比例。缓解期通常指从开始出现疗效至证实肿瘤进展的这段时间。一般定义客观缓解率为完全缓解加上部分缓解之和。通常使用扫描或X射线测量肿瘤尺寸变化评价抗肿瘤治疗效果。常用国际认可的RECIST v1.1(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指南评价缓解率。
所有靶病灶消失,全部病理淋巴结(包括靶结节和非靶结节)短直径必须减少至<10 mm。
以整个实验研究过程中所有测量的靶病灶直径之和的最小值为参照,直径和相对增加至少20%(如果基线测量值最小就以基线值为参照);除此之外,必须满足直径和的绝对值增加至少5 mm(出现一个或多个新病灶也视为疾病进展)。
靶病灶减小的程度没达到PR,增加的程度也没达到PD水平,介于两者之间,研究时可以直径之和的最小值作为参考。
经治疗后获得缓解(PR+CR)和疾病稳定(SD)的病例数占可评价例数的百分比。
从随机分组开始至出现肿瘤客观进展之间的时间,不包括死亡。在对TTP的分析中,无论是在死亡时还是相对较早的随访期间,死亡均被删失(试验中的非随机脱落)。当大多数死亡与癌症不相关的情况下,TTP也可以是一个合适的终点指标。
从入组开始到预定”事件“发生的时间,“事件”可包括死亡、疾病进展、改换化疗方案、改为化疗、加用其他治疗、发生致死性或不能耐受的副作用等种种事件。主要用于病程较长的恶性肿瘤、或该实验方案危险性高等情况下。
侵袭性疾病患者在接受辅助治疗(对主要治疗方案的补充,如手术后化疗等,旨在清楚可能残存的癌细胞以延缓或防止疾病复发)后至疾病复发的时间。
癌症患者在治疗中或治疗后仍有残留的恶性细胞存在,是癌症复发的主要原因。MRD衡量了对血液瘤治疗反应的“深度”。可能是PFS的早期预测指标,并有可能加速血液瘤的药物开发。
临床研究中,可通过特定的调查问卷和量表等方式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从而对抗肿瘤药物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现在一些临床试验中使用患者报告结果(Patient Reported Outcomes,PROs)作为评价生活质量的方法之一。
对癌症患者在接受治疗前、治疗期间和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估。即从患者的体力来了解其一般健康状况和对治疗耐受能力的指标。常用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表和卡氏评分表进行评估。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表(The 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Group,ECOG),一般认为活动状况3、4级的病人不适宜进行化疗。卡氏评分表(Karnofsky status,KPS),评分若在40%以下,治疗反应常不佳,且往往难以耐受化疗反应。
当用免疫疗法治疗实体瘤时,有时会观察到非常规反应模式,这无法用通用标准评估。iRECIST并非终点,而是一种适应性措施,可以解释由免疫系统细胞进入肿瘤引起的肿瘤大小明显增加的情况,即伪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