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与共识六分钟步行试验临床规范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作者:小编 | 发布时间: 2024-11-04 | 次浏览
慢性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运动耐量下降,可严重影响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因此,准确评估患者运动状态下的心肺功能和运动耐量十分重要。6min步行试验(6MWT)已广泛应用于评价患者的运动耐量、医疗干预效果以及疾病预后等,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为帮助广大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规范、合理地应用6MWT,该共识根据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国情及临床实践,对6MWT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规范、结果分析、指导运动处方制定等进行了全面阐述。
近年来,随着心肺康复工作的推广普及,6MWT适应证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见表1)。然而6MWT适用但并不局限于表1所列的疾病。
与6MWT相关的不良事件并不常见,大多数禁忌证是针对安全问题提出的建议(表2)。
场地最好在室内。工具及设备包括6MWT记录单、计时器(或秒表)、计数器、椅子、血压计、Borg自觉疲劳评分量表(0~10级或6~20级,具体见表3)、工作记录单、可穿戴式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设备(视情况选用)、抢救设备、除颤仪、供氧设备等。
测试者可以是医师、护士或治疗师,需掌握心肺复苏技术,完成6MWT课程培训,熟悉心脏康复或肺康复相关内容。
受试者应病情稳定,近期无治疗药物的调整。测试当天规律饮食,餐后2~3h测试为宜。测试前2h内应避免剧烈活动,穿着舒适的衣物以及适宜步行的鞋子进行测试。如受试者平时步行时需要使用辅助器械,如拐杖、助步器等,测试过程中应继续使用。
包括测试开始前的一般准备、向受试者介绍测试过程和注意事项、测试过程实施、测试结束时记录、测试过程注意事项、测试终止指标。
到达6min时,在受试者所在位置做1个标记。以米为单位,计算步行的总距离。
1. 受试者基本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诊断、使用药物等;2.测试方法的资料:包括走廊的长度;测试中是否给予氧疗及氧流量等;3.步行距离:包括绝对值及其与预测值的百分比;4.测试中休息次数与时间;5.休息或提前终止测试的原因;6.测试中是否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心悸、头晕、疲乏等症状;7.生命体征(包括测试开始时及结束时)心率、血压、SpO2;8.Borg自觉疲劳评分量表评分(包括静息时及测试结束时);9.心电图(可选做):包括测试前、测试结束后。
测试者应接受6MWT的标准化培训,并完成心肺复苏培训。建议每6个月进行1次质量控制。注意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在大多数临床情况下不需要进行重复测试。如测得的结果明显异常或出于临床研究需要,可重复测试。
如需要重复测试,应在7d内进行,且应在一天的同一时间段,测试条件保持一致。如果需要在同一天进行重复测试,2次检查之间应至少间隔1h,并报告较高一次的测试结果。
建议在测试过程中,只使用标准化的鼓励用语,避免使用其他的鼓励方法。不建议鼓励受试者尽可能快地行走。
6min步行试验距离(6MWD)是6MWT的主要结果,可以表示为绝对值(步行距离绝对值)或绝对值与预测值的百分比。目前多采用Enright和Sherrill报道的基于体重指数(BMI)和年龄的计算公式,男性:6MWD(m)=1140m-5.61×BMI(kg/m2)-6.94×年龄(岁);女性:6MWD(m)=1017m-6.24×BMI(kg/m2)-5.83×年龄(岁)。
6MWT的结果可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除受试者的性别、身高、体重、年龄、疾病等因素外,还包括学习效应、测试者的经验和测试期间的鼓励程度等,见表4。
有大量研究证实6MWT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具有预测价值。6MWD也可用于量化心肺疾病的严重程度。《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建议将6MWD用于评估患者的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具体分级见表5。
MWD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临床结局也有密切的关系,采用6MWT作为患者运动能力的评估方法,以350、250和150m作为功能损害严重程度的分层标准。《中国肺高血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指出,6MWT可客观评价肺动脉高压(PAH)患者的运动耐量,是成人PAH患者危险分层的重要指标之一。6MWD也是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的重要预后指标。
相关疾病的MCID:6MWD的改善与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和住院率密切相关。一般认为,心力衰竭患者的6MWD提高30~50m,可显著提高患者的NYHA分级和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研究得出COPD患者的6MWD的MCID值为54m。IPF患者的MCID值为24~45m,6MWD在24周内下降50m提示预后不良,并且死亡风险至少增加4倍。ERS/ATS根据目前已有的较大研究的结果提出,成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6MWD的MCID在25~33m。
运动康复及其他干预治疗的MCID:6MWT作为对患者运动能力和功能状态的评估手段也广泛应用于心肺康复领域。有研究发现6MWD改善50m是心肺疾病状态改善的MCID。
综上所述,在解释6MWT结果时,目前多数研究采用步行距离绝对值的报告形式。已报道的健康成年人6MWD的范围在400~700m。6MWD降低提示受试者的运动耐量下降,但没有针对疾病的特异性诊断价值。多数学者认为,在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中,6MWD300m的患者预后较差;6MWT在评价疾病变化、运动康复及其他干预治疗时的MCID为30~50m。
6MWT结果相对心肺运动试验(CPET)缺乏精确性,但作为亚极量运动能力测试,可以在没有CPET检测条件的医疗机构中,作为患者进行耐力训练制定运动处方的依据。在临床实践中,建议根据6MWT平均步行速度,结合危险分层、Borg自觉疲劳评分量表评分指导运动处方制定,本共识推荐如下:危险程度较低的患者,运动处方的初始强度为6MWT平均步行速度的70%~80%,运动过程中Borg自觉疲劳评分量表评分在4~7分(0~10级)或14~17分(6~20级)。危险程度较高的患者,运动处方的初始强度为6MWT平均步行速度的50%~60%,运动过程中Borg自觉疲劳评分量表评分在2~3分(0~10级)或11~13分(6~20级)。6MWT的平均步行速度(m/min)=6MWD/6;运动处方初始强度(m/min)=6MWT的平均步行速度×(50%~60%)或(70%~80%)。同时,需要注意运动处方强度应随着后续评估结果动态调整。
6MWT的局限性在于不能直接精准测定峰值氧耗量,不能明确运动耐量下降的原因及机制,测试结果也不具有诊断特异性。对于存在6MWD下降的患者,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原因。此外,6MWT对测试方法的变化非常敏感,结果易受患者年龄、身高、体重、性别、步行测试的主观意愿以及抽样人群、鼓励类型、走廊长度、是否氧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执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减少误差产生。
6MWT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的亚极量水平的功能能力测试方法,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患者耐受性好,易于接受,尤其是对于中重度运动能力下降的患者以及老年患者。该试验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功能状态评估、医疗干预效果评价、疾病预后评估以及指导运动处方制定等。随着未来人工智能化检测技术的发展,6MWT将获得更多有价值的监测数据和信息,从而更深入地推动相关临床研究,更好地提升6MWT的临床应用水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爱丁堡闹市惊现被砍下的人头:路人以为是万圣节道具,捡起来一看吓尿:是线
美国大选进入最后冲刺,预计砸钱159亿美元!白宫附近商家开始用木板加固门窗
美国大选重磅消息!哈里斯已投票、7646万选票完成 特朗普承认“可能会败选”
今年或成美国史上最昂贵大选,“豪掷千金”的候选人却被地方政府曝欠钱不还
西班牙一购物中心被洪水袭击,地下停车场恐成“死亡陷阱”,遇难人数难以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