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P2024丨李慧博:4个带您云了解大会精彩内容
作者:小编 | 发布时间: 2024-09-24 | 次浏览
编者按: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李慧博药师作为现场“小记者”,以视频的形式带您云逛第23届亚洲临床药学大会(ACCP 2024),为您呈现大会精彩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各位线上的医药界同仁,大家好,我们再次相聚。今天是ACCP会议的第二天,上午时段已圆满结束两个板块的报告,共计8个精彩分享。首先,让我为大家概述第一个板块的首场会议亮点。我们有幸邀请到全球各地的讲者参与。首位讲者来自中国香港,他为我们深入剖析了心血管不良事件预测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紧接着,美国学者就如何利用大数据推动药学服务的发展进行了分享。随后,另一位来自美国的临床药师,详细阐述了持续血糖监测在中美两国的实施现状与前景。最后,新加坡的讲者则聚焦于精准医学领域,特别是CYP2C19基因多态性如何助力个体化药学服务的开展,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见解。
此刻,我正站在上午大会报告厅的门外,墙上大屏幕公布着详尽的日程安排。接下来,让我为大家介绍第二个板块的4个报告。首先,是香港中文大学Clara Lau 刘碧珊教授,上月我们恰好在澳门科技大学进行了学术交流,今日她带来了关于传统中药穿心莲在食管癌治疗中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并表达了与大陆医疗机构深化合作的期望。
紧接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学部主任赵荣生教授,也是我们团队的一员,分享了关于个体化药学服务的实践经验与研究成果,特别是如何通过多学科协作实现精准药学服务从理论到临床的转化,展现了实践与科研并重的专业风采。
第三个报告尤为引人注目,它探索了运动医学领域中药师服务的新视角。正值2024年奥运会开幕前夕,这一话题不仅新颖,且极具现实意义。报告中提到的药师如何为运动员提供关于关节腔局部治疗的专业建议,确保治疗效果与比赛状态的平衡,正是我们药师价值的重要体现。
最后,美国学者就居家医疗服务中的DPN输液管理进行了讲解,强调了质量控制与药师在此过程中的具体服务内容,为我们提供了居家医疗服务的新思路。以上便是今天上午报告的全部内容概览。
今天上午,在ACCP的会场,我有幸遇到了我的同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学部的易湛苗副教授。她与我们分享了她的研究成果,通过展示一张poster壁报,深入剖析了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实施前后,药品使用量和费用的变化,进而评估该政策对患者医疗费用的实际影响。易教授的研究聚焦于首批进入药品集采目录的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分析结果显示,国家药品集采政策显著降低了患者的药品费用。尽管随着疾病进展,患者用药量可能增加,但总体药品费用仍呈现下降趋势,这表明国家政策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感谢易湛苗教授的精彩分享。她的研究不仅为患者带来了福音,也为国家节约了医疗资源,更重要的是,它增强了公众对国家集中采购药品的信心和安全感。
各位医药界的同仁,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与大家分享我在ACCP会议上展示的一篇poster研究成果。该研究聚焦于炎症性肠病这一慢性疾病的药物治疗管理模式与策略,并创新性地引入了行为经济学和助推理论作为指导。我们针对炎症性肠病患者,构建了一个从门诊到住院,再到居家远程随访的全闭环药学服务体系。具体而言,我们在门诊与临床医生合作开设医药联合门诊,对住院患者实施多学科诊疗(MDT)模式,并在患者出院后,利用北医三院的线上诊疗APP进行远程随访,结合助推策略,为患者提供用药提醒和疾病指标变化的及时通知。
这一全流程的药学服务模式在poster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我们的全方位药学服务,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得到了显著提升,进而减少了住院次数和整体医疗成本。这一成果不仅体现了药师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为炎症性肠病的药物治疗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
主要学术兼职: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儿童临床用药评价分会委员、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卫生健康技术推广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药师协会药学服务与技术国际交流专委会委员,紫禁城国际药师论坛国际委员会委员。中国药物治疗管理MTM药师。《AJHP》青年编委,《中国循证医学杂志》、《中国全科医学杂志》、《临床药物治疗杂志》审稿人。
主要研究领域:临床药理、治疗药物监测、循证药物评价、循证指南的制订、卫生技术评估等。
主要学术成果:主持国家重大疾病MDT子课题1项,中国药学会课题2项,北京医卫健康公益基金1项;参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项,牵头及参与8部指南的制订,参编/译6部书籍。
主要获奖情况:荣获2020年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 ,2021年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奖” ,2022年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管理科学奖”促进奖,丁香人才杯首届“药学服务精进奖”,北京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优秀教师。
征稿内容不限于:研究进展、团队科研成果、临床用药经验分享、典型病例解读、疾病诊治经验、人文故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