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评果丨青岛:集采“扩量”药品“降价”群众“减负”
作者:小编 | 发布时间: 2024-07-24 | 次浏览
药价的高低,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青岛市医保部门扎实落实集中带量采购政策,持续释放改革红利,着力减轻群众就医负担的相关情况,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的期待,让药品降价成为提升群众幸福感的有力举措。
带量采购首先提的是“量”。这一政策通过将更多的药品和医用耗材纳入采购范围,扩大了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用量价挂钩、以量换价的方式使得更多的患者能够获得质优价廉的医疗产品。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长期用药和频繁使用医用耗材的慢性病和重大疾病患者来说,其中不仅包含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病用药,还包括重特大疾病用药;药品类型从化学药品到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范围越来越广泛。数据显示,青岛集采中选产品的金额连年提高,从2020年的年采购金额2亿元,提高到2023年的18亿元,今年预计将超过20亿元。
通过集中带量采购,药品和耗材的价格也得到了大幅削减。目前,国家和省集采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超50%,耗材价格平均降幅超70%。以甲磺酸伊马替尼为例,进口药品从7100元一盒降至586元一盒,每名患者年治疗费用可节省5万元,而高值医用耗材如冠脉支架,价格从每根1.3万元降至600元左右,降幅达93%,平均每次手术可节省费用1.8万元。这种变革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社会问题。
惠民的政策能否落实到位是重中之重。为了保证政策顺利实施,青岛市制定了全市药品耗材集采全流程管理办法,依托集采供应监测系统,创新实施全流程管理,提高了公立医疗机构的集采重视程度和落地执行情况。通过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试点工作,缩短了药品耗材回款周期,降低了中选医药企业的财务成本。推进集采药品进基层活动,全市161家零售药店、1702家村卫生室、13家民营医院参与。这些措施共同构建了一个更加规范、高效的采购环境,确保了群众能够及时享受到政策带来的实惠。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的“扩量”,带来了群众的幸福生活“加码”。青岛正努力让更多的药品与医用耗材实现“平价”,让百姓享受“实惠”,让群众的健康更有保障,不断提升民生保障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