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ort(中国体育):帕金森病患者的健康守护者
作者:小编 | 发布时间: 2024-12-12 | 次浏览
某日下午5点,广东省人民医院东川门诊部2楼,门诊时间已结束,神经科主任、广东省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张玉虎的诊室外仍人头攒动。这是他每周一次帕金森病专科门诊,吸引着大量慕名而来的外地患者。
时间回拨到当天下午2点。56岁的吴女士从汕头赶来,听到叫号后,连忙在家属的搀扶下,挪着碎步走进诊室。异常的步态吸引了张玉虎的注意,这往往意味着病情已经进展到一定阶段。果然,当地医院的病历提示,她被确诊帕金森病已有10年,药物“蜜月期”消失,用药量越来越大,效果却不尽人意,近期还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更棘手的是,她的身体状态开始如过山车般起伏,一吃药便无法控制地剧烈抽搐,不吃药则全身无力,连步子都迈不开。
长时间的肢体失控还给吴女士带来了巨大的精神打击,她日渐萎靡、消瘦,看着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其家属心痛不已、四处求医,最终在病友的推荐下,预约了张玉虎的专科门诊。
从老家汕头到广州的车程超过4小时,对虚弱的吴女士来说是一次不小的挑战。一家人不得不做足准备——拍摄发病时的视频,整理以往病历资料,提前准备好药物,避免她在车上药效不足症状加重。
张玉虎耐心听完家属的介绍,又细细翻看了发病视频、检查资料,没有说话,先起身做体格检查——这是他出诊的固定流程,首次就诊的患者都需要进行眼球运动、运动功能、姿势步态、肌张力等检查。检查结束后,他开始提问,仔细了解吴女士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种类、频率和生效时间,确认了几处发病细节,对吴女士的基本情况了然于心。
吴女士的病情很复杂,但在张玉虎的诊室里并不算特殊。“她现在多芭丝肼片吃太多了,要适当减少。”他作出判断,“但不能太急,我微调了药量,新增了一种药,让她先适应看看。”家属看了一眼瘦得皮包骨的吴女士,欲言又止。张玉虎敏锐地捕捉到这个忧心忡忡的眼神,温柔地安慰道:“别担心,现在还有办法,有情况可以在线上找我问诊。”听到这,家属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连声道谢,扶着吴女士退出诊室。
“张主任,我哋好耐冇见啦(我们很久没见了)!”65岁的欧女士(化名)笑着大步走进诊室。之前,因为帕金森病引发的肌肉僵硬,行走时,她的左脚无法抬离地面,拖拽前进长达两年。经过张玉虎的治疗,症状明显改善,看起来几乎与正常人无异。但最近,因为糖尿病加重,她又开始感觉肌肉发紧。
从患者走进诊室,张玉虎就开始观察。“你看现在走得多好”他先用流利的粤语鼓励道,顿了顿,再介绍病情进展,“就是手的动作差了一点”。几番问答后,他建议增加其中一种药的用量。
“我吃太多药了。”欧女士有些感慨,但很快坚定了信心:“我听您的。”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药量的增加不可避免,太少会影响生活质量,太多则压缩了后期的治疗空间,张玉虎巧妙地掌握着平衡,通过精准的药物种类和剂量搭配,在控制症状的前提下尽可能延缓疾病进程。
这不仅需要深厚的医学知识,还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看诊时,张玉虎会尽可能用患者熟悉的语言沟通,谨慎辨别相似症状间的细微差别。一下午的时间,来自各地的患者接连不断,他丝滑地切换着粤语和普通话,只听口音,不会想到他是山东人。
门诊时间有限,为了提高效率,张玉虎设计了一系列提问来引导患者,长期管理的患者还会提前将必答题写下来,甚至做成思维导图。除了首诊患者可能花费二三十分钟,大部分复诊患者的看诊时间可以控制在5分钟左右。即便如此,他的门诊时长还是远超常规,总有远道而来的患者申请加号,实际看诊量经常超过40人。这次也不例外,看完最后一位患者,已是晚上7点多。
从医20余年,张玉虎专注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863、973计划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省级科研基金10余项,作为执笔人编写多部国家诊断指南及专家共识,建立神经变性病等疾病的临床评估及诊治体系。如果将帕金森病的病程比作险象环生却无法停止的航行,他便是老练的船长,稳稳掌控着船舵,带着乘客一次次化险为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中工网为全国总工会主管、工人日报社主办、中国工会网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和管理的中央新闻网站
22年后❗在沙特官宣举办2034世界杯后,中国举办世界杯最快2046年
OpenAI员工意外泄露下一代ChatGPT!网友:故意的还是不小心的?
尿不湿舞者超强舞感,节奏拿捏的相当到位,网友:送孩子去跳街舞吧,太有天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