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上市药品销售概况;流感疫苗价格直逼蜜雪冰城;药师帮加码连锁药房市场共3条快讯
作者:小编 | 发布时间: 2024-11-29 | 次浏览
随着中国医药市场的不断成熟和政策环境的持续优化,2023年成为中国药品市场发展的关键一年。
在这一年中,我们见证了药品销售额的稳步增长,以及新药申报上市的热潮。药智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销售额规模达到了11346亿元,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以下为2023年中国上市药品市场销售分析报告,节选自《中国医药研发蓝皮书(2024)》。
2023年是疫情管控全面放开后的第一年,随着社会运行和医院诊疗恢复常态化,中国公立医疗机构市场表现也开始明显回暖,2023年市场规模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新冠疫情对整个市场的影响逐渐在削弱,预计未来几年会保持平稳增长。
从不同类型药品的市场份额分布来看,化学药品虽然仍占据主导地位,但市场份额持续降低,生物药市场份额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一方面由于政策、技术、市场的多轮驱动,促使生物药的快速发展,其次国家集采常态化对化药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预计未来几年,生物药仍然会保持较快的增速,抢占更大的市场。
中药市场规模基本保持稳中有升,目前中药受集采影响较小,虽然已经有全国中成药集采落地,但目前品种有限、影响暂时较小,同时近年中成药利好政策持续,未来可能还会呈增长趋势。
2023年销售额TOP20品种中,和2022年品种整体差异不大,值得一提的是甘精胰岛素,自2022年起销售额大幅降低,2023年已退出前20,主要由于第六批国采(胰岛素专项)的开展,虽然该批次的降幅相对温和,但对市场格局还是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根据近几年不同药理分类下的品种销售额分布可见,抗肿瘤药物的市场规模占比高速增长后目前趋于稳定,主要由于国内肿瘤发病率持续提升,对肿瘤药物的临床需求持续加大,相关政策和指导原则的促进等因素。
心血管系统、消化道及代谢在近年市场规模占比持续萎缩,“慢性病、常见病”在以临床需求为中心的指导原则下,一直是国家集采的重点领域,随着纳入集采的品种越来越多,对心血管系统、消化道及代谢等慢病领域的影响也凸显。
呼吸系统用药2023年规模占比增长迅速,主要由于2023年几种流行病的广泛传播,如流感、支原体肺炎等疾病因素,使销售额大幅上涨。
对于增长较快的抗肿瘤药物,对比2016和2023销售额TOP10品种,可以看出品种结构有明显变化,单抗等药物占比越来越高,依赖于国家对创新药、肿瘤药的支持,如:《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3年版)》等,国内创新药在肿瘤领域集中度较高,肿瘤创新药发展迅速,靶向药物等已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且销售金额越来越大,也是近年来国内创新药的发展方向。
但随着国内药企纷纷跻身这些热门赛道,靶点开发同质化等现象越来越多,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企业要实现差异化创新才能更好地占据市场。
根据原研药和仿制药的市场规模占比分析可见,原研药的占比仍然在增加。虽然国家集采使部分原研药丧失了较大的市场,仿制药得到了放量,但在以量换价的政策下,这部分仿制药的规模也受到了较大的挤压。对比美国原研药处方量和销售额占比关系,国内的原研药和仿制药的产品市场结构还有非常大的优化空间,未来原研药的市场规模预计仍然会持续增长。
自4+7试点以来,国家已开展了九批十轮的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根据已纳入集采的品种历年销售规模可见,自2020年开始,集采品种的销售额明显呈逐年下降趋势。由于纳入集采的均为竞争充分、临床用量较大的大品种,在保证销量的前提下,经过集采对价格的挤压后,销售金额明显下降,实现了量价挂钩,以量换价。随着国家集采的常态化和联盟集采的多样化,对于研发实力和创新实力不足的企业会持续带来较大的挑战。
2023年零售市场规模相对于2022整体基本持平,有小幅度的增长。近年来药店零售市场面临着各种政策和环境的影响,有门诊共济、处方外流的促进,以及集采品种向零售端的加速布局,也面临电商渠道高速增长的冲击,在多变的环境下,企业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根据不同类型的药品分布趋势可见,药店零售端的用药分布和医院端有显著的区别,零售端化药和中药均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相较于院内市场药店中药的集中度较高,但生物药都呈快速发展上涨的趋势。
根据处方药的市场分布占比趋势可见,处方药在零售端的占比呈增长趋势。随着长处方管理、双通道等加速处方外流的政策,以及集采对企业在医院端的冲击,企业转向院外等多重政策结果叠加效应,使处方药在零售端的占比逐渐在增大。
从医院和零售两个终端来看,2023年国内医药市场整体均呈回暖趋势,近年来受集采、处方药外流等政策以及消费者习惯的影响,终端市场的结构在加速变化,医院端尽管规模仍然最大,但市场份额呈下降趋势,零售占比逐渐增加。虽然整体结构在变化,但企业的集中度仍然较高,综合实力强劲的头部企业仍然占据着较大的市场。
10月16日,据深圳政府采购网,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卫生检验中心、深圳市预防医学研究所)2024年在校中小学生三价流感疫苗采购(下简称:深圳2024年三价流感疫苗采购)中标结果公布。
其中,北京科兴以10.5元/支中标,中标量128万支,总价为1344万元。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招标中,共有3家竞标,分别为北京科兴、复星雅立峰和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
其中,复星雅立峰的报价低至6.5元/支。这也是公费流感疫苗招标报价中史无前例的历史最低价,价格直逼一杯蜜雪冰城、而这也意味着,公费流感疫苗的中标价格应还有下探空间。
界面新闻曾独家报道,公费流感疫苗中标单价降至10元以下,这是公费流感疫苗中标单价首次跌破十元,是史无前例的历史最低价。
9月5日,浙江省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发布《关于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4年群体性预防接种流感疫苗(省级)项目中标(成交)结果公告》,中标企业为上海生物制品研究,中标价为1085.7万元,中标量115.5万支,折合单支疫苗价格仅9.4元。
当时,业内人士曾向界面新闻透露,在此次9.4元的中标价出现之前,之前几次公费流感疫苗招标时出现过的报价包括10元、11元、13元、14元、20元、21元。
如今深圳2024年三价流感疫苗采购结果显示,公费流感疫苗的报价价格还在继续下探。此外,该中标价格也透露,公费疫苗的采购并非低价优先,有多方因素的综合考虑。
深圳2024年三价流感疫苗采购中标采用了综合评分法。综合评分法,是指在满足招标文件全部实质性要求的前提下,按照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因素进行综合评审,评审总得分排名前列的投标人,作为推荐的候选中标供应商。
深圳2024年三价流感疫苗采购评分包括,价格部分、技术部分、商务部分和其他部分,权重分别为30%、41%、9%和20%。意味着不仅考虑价格,还涉及疫苗技术参数、售后服务、诚信情况和供应商业绩等多项因素。
在评分中,技术部分和商务部分的分数相对较为接近,厂商普遍拿到较高分或满分,因此,决定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价格部分和其他部分的评分上。
据投标文件综合得分表,复星雅立峰以6.5元/支的报价成为价格部分的最高得分者,拿到了30分的满分。然而,其在“其他部分”的评分仅得5分,影响了整体的得分,总分85分,排在第二。北京科兴则在价格评审中获得18.5714分,但在其他部分得到了满分20分,使其综合得分达到88.5714分,最终胜出并中标。
今年5月,国药集团率先发起流感疫苗“价格战”,国药集团旗下长春所、武汉所、上海所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均进行降价,中标价格从128元/支降到88元/支,华兰疫苗、北京科兴、金迪克等主流疫苗厂商也紧步跟上。
三价流感疫苗一直比四价流感疫苗便宜,往年三价流感疫苗的价格也在50元上下。如今,三价流感疫苗的价格更是被打到了底价。
日前,医药流通互联网企业药师帮(宣布斥资10.35亿元收购医药B2B供应链和运营服务平台Folding Space (HK) Limited(以下统称“一块医药”)。
一块医药已经足具规模,2023年7月至2024年7月的收入达到9.41亿元。
一直以来,药师帮主要服务于单体药房,但连锁药房的并购潮冲击了客群规模,成为发展隐忧。
值得一提的是,一块医药的董事长高博是连锁药房老百姓(603883.SH)实控人谢子龙的女婿。
随着一块医药成为药师帮的全资子公司,药师帮能否借此与老百姓等更多连锁药房有更大的合作空间,市场正在拭目以待。
作为一家医药B2B供应链和运营服务平台,一块医药主要为连锁药房提供药品供应、运营辅助等数字化服务,并创设了自有品牌,涵盖元典、安泰邦、杏林泰等中药、化药产品。
2023年7月至2024年前7个月,一块医药的未经审计收入已经达到9.41亿元。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前7个月除税前净利润分别为-0.48亿元、0.03亿元和-0.15亿元。
按照计划,药师帮向一块医药股东支付现金3.60亿元和增发0.39亿股股份;
若一块医药完成约定业绩目标,药师帮则将向其创始人高博等股东继续支付0.60亿元现金和增发0.17亿股股份。
此次增发股份定价为12港元/股,这较药师帮10月17日收盘价6.8港元/股溢价超7成。
今年8月,欧康维视生物-B(1477.HK)以向爱尔康发行股份的方式引进后者旗下的8款眼科药物,虽然这有望给业绩带来更多增长空间,但其此后的连续2个交易日收盘跌幅达到18.14%。
就约定来看,一块医药需要提高盈利水平——2025年、2026年净利润需分别达到0.2亿元、0.3亿元。
或许出于经营考虑,一位接近药师帮的人士向信风(ID:TradeWind01)表示,收购不会更换一块医药的管理团队,还是保持独立运营的模式,一块医药的名称也不会发生变化。
信风(ID:TradeWind01)注意到,二者保持着一定规模的关联交易。
2021年至2023年,老百姓向一块医药采购商品的金额分别为0.06亿元、0.08亿元、0.16亿元;同期老百姓向一块医药销售商品的金额分别为0.34亿元、0.29亿元、0.44亿元。
老百姓预计,2024年下半年至2025年上半年,其与一块医药的关联交易规模合计不超过3亿元。
作为医药行业的B2B销售平台,药师帮上游连接着药企及经销商,下游对接单体药房及基层医疗机构,以此满足后者的小批量采购药品的需求。
但随着连锁药房并购潮的发展,头部连锁门店数纷纷破万后,单体药房的规模正受到冲击,间接影响了药师帮的客群规模。
截至今年6月末,大参林(603233.SH)、老百姓(603883.SH)、益丰药房(603939.SH)和一心堂(002727.SZ)的门店总数分别已经达到1.62万家、1.5万家、1.47万家和1.13万家。
相比单体药房,连锁药房凭借旗下数量众多的药房可以绕过药师帮这类中间商,直接对接上游药企,更具成本优势。
上市之初,药师帮就坦言“连锁药店倾向于直接与其指定上游供应商合作以确保常规SKU的稳定供应。”
收购事项将使本集团的下游客户群(主要包括单体药店、诊所及小型连锁药店)与目标集团的客户群(主要由连锁药店以及少量单体药店及诊所组成)之间产生协同效应。透过合并两个客户网络,有望实现相互渗透及能力互补的优势。”药师帮指出。
今年年初,药师帮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步镇已经定下“千亿元GMV规模”为未来2-3年的目标。
随着此次交易的完成,药师帮的“千亿元GMV规模”目标是否有望达成,市场正在拭目以待。